1. 品種來源與變化
1.1 品種形成東安雞飼養歷史悠久。當地農戶長期選留自家公、母雞作種,并采用自然孵化的方法繁殖。通過長期選擇,且因產地交通閉塞,無其他雞種進入,形成了遺傳穩定的東安雞。
1.2 群體數量及變化情況東安縣東安雞的飼養量:1988 年約98 萬只,1993 年約140 萬只,1996 年約197 萬只,1998 年約235 萬只,2000 年約273 萬只。
2. 品種特征和性能
2.1 體型外貌特征東安雞體型中等。喙呈黑色,喙尖白色。單冠直立,冠齒7~9 個,呈紅色。肉髯呈紅色。虹彩呈橘黃色。脛青色。羽毛有黑色、黃色兩種,黃色羽雞的頸、翅、尾部羽毛呈黑色;黑色羽雞的全身羽毛呈黑色,表面有墨綠色光澤。黑羽公雞部分個體的頸部有少量黃色斑紋,黃羽公雞背部羽毛呈紅色。黑羽母雞全身羽毛呈黑色,黃羽母雞羽毛多呈黃麻色。雛雞絨毛呈淺黃色或灰黑色。
2.2 肉用性能2001 年12 月,湖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測所測定了110 日齡公、母雞胸肌樣品各50 份,得出東安雞肌肉含水分70.7%,干物質29.3%,粗蛋白21.2%,粗灰分1.3%。東安雞肉經水煮后清香撲鼻,蒸、燜、燉、炒均為上品。用傳統工藝制作的“東安雞”,肉質鮮嫩,肥而不膩,是當地節日及婚慶喜事等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佳肴。
2.3 繁殖性能2006 年東安雞原種場對舍飼母雞的生產性能進行了統計,得出:東安雞平均137日齡開產,年飼養日的產蛋數為123.7 個/只,平均蛋重為48.3 g。種蛋受精率為91.5%,受精蛋孵化率為90.6%。母雞就巢性較強,年就巢3~5 次,就巢率約84%。
3. 品種保護和研究利用
3.1 保種方式采用保護區和保種場保護。東安雞原種場承擔保種任務,東安縣川巖鄉為保護區。東安雞2003 年通過湖南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,2009 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。
3.2 選育利用1999 年,東安縣畜牧水產局開始開展東安雞的品種選育工作,選育出了黃羽、黑羽兩個類群。
4. 品種評價
東安雞適應性強、抗逆性好、肉質細嫩鮮美,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和開發前景。其獨特的“東安雞”烹調加工技術是發揚傳統飲食文化、開拓市場的重要途徑。但東安雞就巢性強、產蛋量低,今后應加強這方面的品種選育,提高產蛋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