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產地分布】:產于山東省壽光縣。
【主要特性】:屬蛋肉兼用型雞種。壽光雞有大型和中型兩種,還有少數小型的。大型壽光雞外形雄偉,體驅高大,骨骼粗壯,體型近似方形。成年雞全身羽毛黑色,頸背面、前胸、背、鞍、腰、肩、翼羽、鐮羽等部位呈深黑色,并有綠色光澤。其他部位的羽毛略淡,呈黑灰色。單冠,公雞冠大而直立,母雞的冠形有大小之分,喙、脛、趾呈灰黑色,皮膚白色。
壽光雞,又叫慈倫雞。壽光雞的特點是體型碩大、蛋大。屬肉蛋兼用的優良地方雞種。據1978年山東省家禽。“壽光雞”肉質鮮嫩,營養豐富,在市場上,以高出普通雞2~3倍的價格,成為高檔賓館、酒店、全雞店和婚宴上的-貨。
成年雞體重:
大型成雞體重:公3610克,母3310克;
中型成年雞體重:公2880克,母2340克。
成年雞屠宰率:
大型雞半凈堂,公83.7%,母80.3%,
中型雞半凈堂,公83.7%,母77.2%;
大型雞全凈堂,公72.3%,母65.6%,
中型雞全凈堂,公71.8%,母63.2%。
開產日齡:
大型雞240~270天,
中型雞190~210天。
年產蛋,大型雞90~100枚,中型雞120~150枚。蛋重,大型雞65~75克,中型雞60~65克。蛋殼均呈褐色。
形成簡史
壽光縣位于渤海灣南岸的沖積平原,年平均氣溫為12.4℃,年降水量為630mm,水灌條件較好,農作物主要有小麥、玉米、高粱、大豆、谷子、甘薯等。這一帶地靠海濱,魚、蝦、貝殼較多,養雞飼料資源豐富。
壽光雞形成歷史悠久,據《壽光縣志》記載:“雞比戶皆畜,雞卵甲他縣,皮有紅白之殊,…雄雞大者高尺許,長冠巨爪,為一邑特產”。公元六世紀北魏時期(距今1449-1597年),杰出的農業科學家賈思勰撰寫的《齊民要術》一書中,對該地區養禽業亦有記述。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220年的戰國時期,以齊國鄒衍為首的新興學派所著《周禮》中曾記載;“乃辨九州之國……正東日青州…其畜宜雞狗;其谷宜稻麥。”原青州(現壽光、益都等縣)乃屬當時的九州之一。壽光雞產區各縣均包括在內,可見該地區的養禽業在當時即已占重要地位。壽光雞產區位于渤海灣南岸的沖積平原,該產區特有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當地人民的精心選育,從而形成了壽光雞。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