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產地分布】:主要產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彭縣,分布于四川平原丘陵地區。 數量:2002年產地處于瀕危狀態。
【主要特性】:屬蛋肉兼用型雞種。體型渾圓,體格中等大小。多數雞單冠,極少數雞豆冠。冠、耳葉紅色,虹彩橙黃色,喙白色或淺褐色。皮膚、脛白色,少數雞呈黑色,極少數雞有脛羽。公雞除主翼羽有部分黑羽或者羽片半邊黑色、鐮羽黑色或黑羽兼有黃羽、斑羽外,全身羽毛黃紅色。母雞有深黃、淺黃和麻黃三種羽色。
成年雞體重:公3950克,母1880克。
成年雞屠宰率:半凈膛,公83.0%,母77.3%;全凈膛,公79.1%,母72.1%。
開產日齡:216天
產蛋性能:年產蛋140~150個,蛋重54克,蛋殼呈淺褐色。
體重和體尺:
彭縣黃雞在中等營養水平下飼養,6月齡公雞體重可達2.02kg,母雞1.48kg;成年公雞為2.43kg,母雞為1.66kg。經彭縣黃雞種雞場選擇的成年公雞平均體重為3.95kg,母雞體重為1.88kg。
繁殖性能:
公母配種比例為1:7--10,種蛋受精率為91.43%,受精蛋孵化率為83.62%,育雛率為95.63%。群眾很注意種公雞的選留,以個體大、腿剛健、眼大、鳴聲宏亮和頭、梳羽、背羽、蓑羽呈紅色富光澤者作種。淘汰公雞一般在0.75--lkg時去勢后肥育,供應市場。春秋兩季為繁殖季節,農戶一般采取天然孵化,選擇性溫馴、就巢性強的母雞孵抱,每窩孵蛋20個左右。用外來雞種對彭縣黃雞進行雜交改良,500日齡產蛋量可達181.3%枚。
評價與展望:
彭縣黃雞為四川省分布廣、數量最大的黃雞類群的代表型,產蛋和產肉性能均較優良。全身羽毛黃色,但喙、脛、皮膚的顏色與華東、廣東和廣西的黃雞明顯不同。今后應在加強彭縣黃雞本品種選育提高的同時,利用雜種優勢,進一步提高其產肉量和產蛋量。
彭縣黃雞在中等營養水平下飼養,6月齡公雞體重可達2.02kg,母雞1.48kg;成年公雞為2.43kg,母雞為1.66kg。經彭縣黃雞種雞場選擇的成年公雞平均體重為3.95kg,母雞體重為1.88kg。
繁殖性能:
公母配種比例為1:7--10,種蛋受精率為91.43%,受精蛋孵化率為83.62%,育雛率為95.63%。群眾很注意種公雞的選留,以個體大、腿剛健、眼大、鳴聲宏亮和頭、梳羽、背羽、蓑羽呈紅色富光澤者作種。淘汰公雞一般在0.75--lkg時去勢后肥育,供應市場。春秋兩季為繁殖季節,農戶一般采取天然孵化,選擇性溫馴、就巢性強的母雞孵抱,每窩孵蛋20個左右。用外來雞種對彭縣黃雞進行雜交改良,500日齡產蛋量可達181.3%枚。
評價與展望:
彭縣黃雞為四川省分布廣、數量最大的黃雞類群的代表型,產蛋和產肉性能均較優良。全身羽毛黃色,但喙、脛、皮膚的顏色與華東、廣東和廣西的黃雞明顯不同。今后應在加強彭縣黃雞本品種選育提高的同時,利用雜種優勢,進一步提高其產肉量和產蛋量。